资深从业者谈万科危机:任何企业都无法对抗政策风险
房地产行业正经历着一场信心攻防战,而这场战争已经波及到了行业巨头——万科。作为行业领导者,万科自创立以来以其稳健经营和提前喊出“出活下去”的口号而闻名。然而,眼下却面临着资本市场的审视和质疑。
房地产行业的动荡在10月中旬开始显露,特别是万科的美元债券出现异动,尤其是2027年和2029年到期的两只美元票据出现较大跌幅。11月6日,万科遭遇股债双杀,紧急召开发布会,深圳地铁以国资身份现身支持,承诺在其项目上投入超过10亿美元。
这次危机不仅仅是万科的问题,而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缩影。为了深入了解此次危机的原因以及房地产行业的现状,我们邀请到资深房地产从业者西峯,在《有识》栏目进行了深度分享。西峯拥有十余年的房地产投研和管理经验,参与过多个商业项目的运营监管,并在多个明星地标项目的投资发展中有丰富经验。
以下是西峯分享的主要观点:
1. 金融支持差异: 金融系统对民企和国企在财务上的支持有天壤之别,最初出险的大部分是民企,但债务危机已经从民企蔓延到国企。
2. 政策援助不足: 目前政府出台的政策援助金额相对较小,而且主要向国企倾斜。判断万科是否脱险的标准不仅仅是资金,还需考察信用链、资金链、经营链是否恢复,但短时间内修复困难重重。
3. 债务压力: 万科负债6000多亿,深铁拿100亿出来支持,只靠利润大概需要100年才能还清。
4. 救市措施滞后: 房地产救市措施太弱、太慢,2000亿保交楼基金一年多只用出去5亿,明显滞后。
5. 长期展望: 房地产行业会从高位下去,但是落地的方式是可以选择的。在此过程中,需要更高层面的反思和调整,以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6. 中国房企行为差异: 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行为受到政策因素越来越大,政策占比高的时候,所有房地产企业的行为就趋同了。
面对目前的困境,房地产行业需要采取明智而果断的行动,从而实现良性发展,摆脱眼下的波动和压力。如何应对金融支持的不平衡、政策援助的不足、债务压力的挑战等问题,是房地产企业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核心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