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权条约使世界上受压迫最大的人受益
国际人权条约确实起作用,它们最有效地对抗最压迫的政府,政治学副教授Emily Hencken Ritter在一本名为“ 争议合规:国际人权法下的异议和镇压”的新书中辩称。
学者们对国际人权条约的有效性存在冲突,因为受其约束的政府往往会采取条约旨在遏制的各种行为。但是,这种观点过于狭隘,里特说。
“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,我们无法思考这些法律如何影响人权,”里特说。“当你想到为什么政府会施加酷刑时,就是要控制某种对他们权力的挑战 - 让持不同政见者失望。所以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看看条约如何影响异议人士。”
她和她的合着者,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的Courtenay Conrad,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条约效应理论,该理论着眼于一个国家更广泛的权力,责任和冲突生态系统。利用来自140多个国家的25年的数据,他们能够分析每个国家在条约影响或不影响条件下的行为方式。
“如果我们将条约添加到图片中,我们使用冲突来预测哪些州将会压制,然后使用预测模型来确定有关压制和异议的变化,”里特说。“而我们发现,一旦条约到位,遭受压制最多的国家的压制将比我们预期的要低。” 换句话说,即使条约不能阻止所有侵犯人权行为,它也会减少它们。
他们通过研究领导者的某些特征来计算一个国家压制的可能性 - 他们掌握权力的程度如何,他们个人能从他们的权力中获得多少,他们期望执政多长时间 - 以及一个国家主要责任机制的坚固性 - 司法机构。
他们发现,强大的领导者如果离开办公室会有很多损失,而且法院系统薄弱,以防止他们受到控制,他们最有可能压制他们的人民。“在美国,总统只能任职八年,我们有一个强大的法院系统,可以检查他或她的权力。所以从那个办公室压制的动力较小,”她说。“但是,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个人从他们国家的金矿或石油行业中获利,法院制度薄弱且没有任期限制,那么压制的动机很高。”
里特说,这些正是最终受到条约限制的领导者的类型 - 因为条约改变了他们可以逃避的共同期望。他们的公民知道这一点。
“条约所做的不仅仅是减少压抑,还会增加抗议,”里特说。“他们创造了这样一种期望:领导者如果走上街头就不会压制他们,所以人们要求更多。条约使人们可以询问他们需要和想要什么 - 他们实际上改变了人们对他们的期望政府。”
里特说她的研究结果表明,国际人权条约,即使它们不能完美运作,仍然可以使一些世界上最脆弱的人受益匪浅。